生蠔 和 海蠣子
一說到生蠔,人們都會想到一個:鮮。每年的12月份至來年的4月份是生蠔很為肥美好吃的時節,因而,每到冬季大連人的餐桌上都少不了一道“名菜”:酸菜燉生蠔,一大鍋熱火朝天,別提多暖和了。比較論盆吃的生蠔,它的“兄弟”生蠔明明與其長得很像,但卻似乎比生蠔更“巨大上”一些,一個都要四五十塊錢呢。那么,生蠔和生蠔到底有啥不同?讓我們來聽聽養分師怎么說。
盡管長得像 但還真不相同
某醫院養分科副主任說,生蠔和生蠔盡管是兩種不同的東西,但它們都是歸于生蠔的一種。生蠔,軟體動物,有兩個貝殼,一個小而平,另一個大而拱起,殼的表面高低不平。肉供食用,又能提制蠔油。肉、殼、油都可入藥。 在北方海域養殖的生蠔,就是成長了1年的生蠔;在南方海域哺育了2~3年的生蠔,個頭相對較大,大的一個帶殼就能在一斤以上,被稱作生蠔。
除了價格高 生蠔養分價值也很高
生蠔高蛋白低脂肪,肉質中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還有糖元、牛磺酸、谷胱甘酸、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D、維生素E、巖藻糖及銅、鋅、錳、鋇、磷、鈣、鎂、鋁、氧化鐵和有機質。但其實,生蠔很首要的長處就在于它含有遠高于其他食物的成分:鋅。一般生蠔的鋅含量每100克約為9.39毫克,而每100克生蠔的鋅含量約為71.2毫克,是生蠔的7~8倍。常常食用生蠔能夠削減陰虛陽亢所造成的的煩躁不安、頭暈目眩及耳鳴等癥狀,能夠調理神經、穩定情緒、補養健壯、進步免疫力。
好吃別生吃 愛吃別貪吃
生蠔的終身都在不停地濾過海水,好這口的人喜愛撬開直接生吃,就為了那股鮮勁兒。可是,不管是生蠔仍是生蠔,假如成長水域水質優秀是能夠生吃的,但假如不能斷定,直接生吃仍是有危險的。微生物致病菌污染、重金屬污染是生食海產品的首要危險。特別生蠔是一種濾食性生物,新鮮生蠔的腥味基本上是海水的氣味,可是生蠔有比較強的重金屬積蓄才能,假如外殼和生蠔肉聞起來有刺激性異味,在選購時不宜選擇。
生蠔體內存在寄生蟲、海洋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等,生吃會存在被感染的危險。因而,盡可能食用煮熟的生蠔,以防止寄生蟲帶來的損害。一般來說,貝類海產品應在沸水中煮4~5分鐘才能徹底滅菌。也不宜與啤酒同吃,簡單形成尿路結石。假如本身代謝存在問題,簡單誘發痛風,嚴重時會呈現痛風性腎病、痛風性關節炎等。吃海鮮后不要當即吃西瓜、梨、雪糕、冷飲等寒涼食物,簡單引起身體不適,呈現腹痛、腹瀉等癥狀,一起還會影響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很好距離2小時以上再吃。
這些人千萬別吃
孕媽媽:生蠔特點微寒,食用往后身體簡單虛寒,孕媽媽以及正處于經期的婦女,要慎重食用。
脾胃欠好的人:腸胃欠好的人消化系統欠安,生蠔到了胃中無法及時得到消化,會增加腸胃的擔負。
“三高”人群、過敏人群:生蠔盡管口感鮮美,富含養分,但生蠔也歸于發物,皮膚過敏、對海鮮過敏和“三高”人群都應削減食用。
肝病患者:生蠔盡管肉質軟嫩、富含養分,但肝病患者在肝功能反常的情況下,應防止食用。待肝功能康復正常后可少數食用,很好選用水煮或清蒸的烹飪方法,防止辛辣,留意千萬不行生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