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美食第十期生蠔
生蠔
動物生蠔(ostreagigastnunb)及其近緣動物的全體,是海產貝殼。在亞熱帶、熱帶沿海都適宜蠔的養殖,我國分布很廣,北起鴨綠江,南至海南島,沿海皆可產蠔。蠔乃軟體有殼,依附寄生的動物,咸淡水交界所產尤為肥美。
我國傳統人工養蠔區稱蠣塘或蠔塘。石蠔附石而生,竹蠔則插竹海邊為浮田,亦稱蠔塘。備注:生蠔,軟體動物,有兩個貝殼,一個小而平,另一個大而隆起,殼的表面凹凸不平。肉供食用,又能提制蠔油。肉,殼,油都可入藥,也叫蠔或生蠔。
外形
生蠔于公元前即已養殖以供食用;珍珠(pearl)可在珍珠生蠔的外套膜中產生。生蠔的兩殼形狀不同,表面粗糙,暗灰色;上殼中部隆起;下殼附著于其他物體上,較大,頗扁,邊緣較光滑;兩殼的內面均白色光滑。兩殼于較窄的一端以一條有彈性的韌帶相連。殼的中部有強大的閉殼肌,用以對抗韌帶的拉力。殼微張時,藉纖毛波浪狀運動將水流引入殼內(每小時流過的水量可達2~3加侖),濾食微小生物。生蠔多雌雄異體,但也有雌雄同體者。(食用生蠔Ostrea edulis)生蠔在夏季繁殖。有的種類卵排到水中受精,而有的則在雌體內受精。孵出的幼體球形,有纖毛,游泳數天后永久固著于其他物體上,經3~5年后收獲。
真生蠔(生蠔科)包括生蠔屬(Ostrea)、厚生蠔屬(Crassostrea)和細齒蠣屬(Pycnodonte)3屬的種類。
生蠔制作
生蠔制作(18張)
食用生蠔分布在挪威到摩洛哥,經地中海到黑海一帶;雌雄同體;長達8cm(約3吋)。北美太平洋沿岸的奧林匹亞生蠔(O. lurida,即淺黃生蠔)長7.4cm(3吋)。O. frons亦常見。北美生蠔(C. virginica,即維吉尼亞生蠔或維吉尼亞厚生蠔)原產圣羅倫斯灣到西印度洋群島,已引進北美西海岸;長15cm(6吋);殼形狀不同,表面粗糙,多為淡黃褐色,雜有紫褐色或黑褐色條紋;上殼中部隆起;雌體一次排卵可達5,000萬枚;在北美的食用貝中商業價值很大。西歐沿岸有葡萄牙生蠔(C. angulata,即角厚生蠔)。日本的長厚生蠔(C. gigas)是很大生蠔,長達30公分(1尺)。日本還有一種個頭較小的巖生蠔。生蠔可剝殼生食、熟食、燒烤、制罐頭或熏制,少量冷凍處理。受歡迎的維尼亞厚生蠔品種包括:藍點厚生蠔和林黑文厚生蠔(因分別采自維吉尼亞州長島的藍點地區和林黑文灣地區而得名)。受歡迎的食用生蠔品種包括英國的科爾切斯特生蠔和法國的馬雷納生蠔。
若一粒外物侵入生蠔的殼內,生蠔即分泌珍珠質將外物層層包起而形成珍珠。食用生蠔產生的珍珠不光澤,價值不高。只有少數東方的種類,特別是波斯灣珠母貝(Meleagrina vulgaris)所產的珍珠質量很高。珠母貝主要分布于8~20噚(48~120尺)的海水深處。珍珠多采自5歲以上的生蠔,用手工方法將小粒珍珠植入珠母貝內,便在其周圍形成養殖的珍珠,大多珍珠養殖在日本或澳大利亞沿岸水域進行。
基因
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完成了對太平洋生蠔(Pacific oyster)的測序、組裝與分析,這是第一個測序的軟體動物基因組,將有助于填補我們對于種類豐富而較少研究的軟體動物家族的了解空白。這一研究在線發布在《自然》(Nature)雜志上,揭示了生蠔對高壓環境的獨特適應以及貝殼形成的復雜機制。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采用短讀(short reads)結合“分而治之”的fosmid合并策略測序并組裝了太平洋生蠔基因組。這是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開發的一種新方法,可用于研究具有高水平雜合性和/或重復序列的基因組。經過數據處理,組裝生蠔基因組大約為559Mb,總共有大約28,000個基因。
生境
生蠔生活的海底堅硬的區域叫做生蠔床,這些床位于或深或淺的海水或有鹽味的河口水域中,生蠔生活在潮間帶中區。
食性
生蠔固著型貝類。一般固著于淺海物體或海邊礁石上,以開閉貝殼運動進行攝生蠔生蠔食、呼吸。為濾食性生物,以細小的浮游動物、硅藻和有機碎屑等為主要食料。生蠔通過振動腮上的纖毛在水中產生氣流,水進入腮中,水中的懸浮顆粒被粘液粘住,腮上的纖毛和觸須按大小給顆粒分類。然后把小顆粒送到嘴邊,大的顆粒運到套膜邊緣扔出去。
天敵
鳥類、海星、螺類以及包括鰩在內的魚類均食生蠔。鉆蠔螺(Urosalpinx cinenea,即灰色尾號螺)分布廣,常在生蠔殼上用舌鉆一小孔,吸食其活組織。生蠔面臨的其他生命威脅如生蠔床會被一種叫做粉拖鞋的軟體動物霸占,生蠔被擠出來,還有各種原生動物寄生蟲導致的疾病。人類過度捕撈和工業排污也是生蠔面臨的危險。
生蠔屬于卵生型,6—8月是繁殖期。生蠔多雌雄異體,但也有雌雄同體者。食用生蠔(Ostrea edulis, 即歐洲平生蠔)。生蠔在夏季繁殖。有的種類卵排到水中受精,而有的則在雌體內受精。受精卵發育成游泳的幼體,叫做:緣膜幼體(veliger larvae)。兩周以后緣膜幼體永久固著于其他物體上,比如其它生蠔殼或巖石,固定三天以后,幼體失去了游泳的能力,變成了小的成體,叫做蠔仔(spats)。經3~5年后收獲。
長生蠔
呈長片狀,背腹緣幾平行,長10~50cm,高4~15cm。右殼較小,鱗片堅厚,層狀或層紋狀排列,殼外面平坦或具數個凹陷,淡紫色、灰白色或黃褐色,內面瓷白色,殼頂二側無小齒。左殼凹下很深,鱗片較右殼粗大,殼頂附著面小。質硬,斷面層狀,潔白,無臭,味微咸。
大連灣生蠔
又名生蠔,呈類三角形,背腹緣呈八字形,右殼外面淡黃色,具疏松的同心鱗片,鱗片起伏成波浪狀,內面白色。左殼同心鱗片堅厚,自殼頂部放射助數個,明顯,內面凹下呈盒狀,鉸合面小。
近江生蠔
呈圓形、卵圓形或三角形等。右殼外面稍不平,有灰、紫、棕、黃等色,環生同心鱗片,幼體者鱗片薄而脆,多年生長后鱗片層層相疊,內面白色,邊緣有時淡紫色。生蠔:這種品種是生蠔品種中個頭比較大的品種之一,個頭大的一個帶殼就能在一市斤以上,它一般是生長或者是養殖在江河與大海交融之處,在半咸半淡的內灣淺海上。由于適合生長條件的限制,它的數量上比其它品種的少,因此它的經濟價位一般比較高。它還可以做生吃,有補腎,美容的效果。
湛江生蠔
湛江生蠔被漁民稱為“貓耳蠔”,其體形較小,很大個體體長約3厘米,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沿岸河口區,與香港生蠔同域分布,但與香港生蠔、熊本生蠔存在一定的生態競爭關系。湛江生蠔每年4~9月為性腺成熟期,6~8月為產卵高峰期,與香港生蠔和熊本生蠔相比,湛江生蠔早期生長更快,但第一次生長高峰期后生長速率明顯下降。[2]
電白生蠔
電白生蠔與清瀾港一種名為C. iredalei的生蠔個體大小及形態特征十分相似,遺傳關系相近,主要區別是電白生蠔為淺黃色或無閉殼肌痕,而C. iredalei的左閉殼肌痕為黑色或棕褐色。此外,電白生蠔較C. iredalei具有更高緯度分布,這也是電白生蠔區別于C. iredalei的重要依據之一。[2]
歐洲生蠔
它主要分布在歐洲,由挪威到摩洛哥經地中海到黑海一帶,其中很有名的就是法國Belon地區的,所以這個種屬的生蠔又被稱為“貝隆生蠔”。它吃起來有微微的金屬味,海水味較重,初級接觸生蠔的人可能會覺得味道太重,但它是許多老饕的很愛。
熊本蠔
其中著名代表是個子小小,像貓爪子一樣的Kumamoto,中文叫“熊本蠔”。原來產于日本熊本縣,但是后來被捕得快絕種,1920年代傳到美國,便在美國西海岸開始繁殖。
美東生蠔
(Crassostrea Virginica)
分布在加拿大圣勞倫斯灣到墨西哥灣、加勒比、巴西沿岸和阿根廷地區的海域中,美國華盛頓地區出品的生蠔多是這個品種。
亞洲長生蠔
一般餐廳都將它簡寫為“C.gigas”。分布在太平洋、歐洲、地中海,美國、加拿大、法國都有,像另一個法國的著名產地Fines de Claire出品的也屬于亞洲長生蠔。它聞起來有一些甜瓜和小黃瓜香味,海水味通常沒有歐洲生蠔那么重。一般說來,出自歐洲的生蠔基本屬于亞洲長生蠔和歐洲生蠔這兩大種類。
2014年初,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喻子牛等在華南沿海發現了巨蠣屬(Crassostrea)兩個生蠔未定種,通過與近緣屬種的形態學比較,結合線粒體和基因組分析,確定是新發現種,并分別將其命名為湛江生蠔和電白生蠔。該研究的分子系統學成果和新種報道分別在《基因》和《水生生物資源》上發表。[2]
奧林匹亞生蠔
主要分布在美國的西海岸、亞洲與太平洋地區,著名的華盛頓產區也有這個品種。它吃起來前味較咸,還有海草味、礦物質味,蠔肚部位較甜美。
除了這些用品種來命名的出品之外,也有以產地名來命名生蠔的方式,比如出品自加拿大的Malpeque Oysters、New York's blue point oysters、Sydney Rock等,其命名系統的復雜性一點也不亞于葡萄酒。
營養價值
1、每100g的生蠔,鋅含量高達9.39mg,男性每天食用一個就可以滿足身體對鋅的需求;要補鋅效果更好,可直接服用一些蛋白鋅類的鋅劑;
2、生蠔中所含豐富的牛黃酸有明顯的保肝利膽作用,這也是防治孕期肝內膽汁瘀積癥的良藥;
3、所含的豐富微量元素和糖元,對促進胎兒的生長發育、矯治孕婦貧血和對孕婦的體力恢復均有好處;
4、生蠔又是補鈣的很好食品,它含磷很豐富,由于鈣被體內吸收時需要磷的幫助,所以有利于鈣的吸收;
5、生蠔還含有維生素B12,這是一般食物所缺少的,維生素B12中的鈷元素是預防惡性貧血所不可缺少的物質,因而生蠔又具有活躍造血功能的作用;
6、生蠔中所含的蛋白質中有多種優良的氨基酸,這些氨基酸有解毒作用,可以除去體內的有毒物質,其中的氨基乙磺酸又有降低血膽固醇濃度的作用,因此可預防動脈硬化;
7、生蠔提取物有明顯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能降低高血脂病人的血脂和血中TXA2含量,有利于胰島素分泌和利用,又能使惡性腫瘤細胞對放射線敏感性增強,并對其生長有抑制作用。
食用功效
催情圣品生蠔(生蠔)亦是大情圣卡薩諾瓦的畢生之至愛,這家伙能一天周游在十數美女身邊的秘訣也許歸功于其每日生吞40只生蠔。世界上很好的生蠔產自歐洲、北美與日本,如果你沒有足夠的資金去這些可靠衛生的產地吃的話,你只能忍受產生下瀉、嘔吐與反胃等現象之苦了。現在的養殖環境和海洋正在遭受工業污染,而生蠔正如其身體般,是個污染回收站。
重鎮安神,潛陽補陰,軟堅散結,收斂固澀。用于驚悸失眠,眩暈耳鳴,瘰疬痰核,徵瘕痞塊,自汗盜汗,遺精崩帶,胃痛泛酸。煅生蠔收斂固澀,用于自汗盜汗,遺精崩帶,胃痛吞酸。
1、益陰潛陽,用于陰虛陽亢引起的煩躁、失眠、頭暈頭痛、耳鳴目眩、潮熱盜汗。
2、收斂固澀,治療虛汗、帶下、遺精。
3、軟堅散結,可治療結腫、包塊、痰火瘰疬。
現代研究
主要成分
含80%~95%的碳酸鈣、磷酸鈣及硫酸鈣,并含鎂、鋁、硅及氧化鐵等.生蠔煅燒后碳酸鹽分解,產生氧化鈣等。生蠔原動物含糖原,牛磺酸,10種必需的氨基酸,谷胱甘肽,維生素A、B1.B2.D,無機質如銅、鋅、錳、鋇、磷及鈣等,其中所含的亮氨酸、精氨酸、瓜氨酸含量很豐富,是迄今為止人類所發現的含量很為高的海洋物種之一。
營養成分
教您看懂生蠔的營養成分表,從左邊表中可以看出生蠔的膽固醇、鈣、鐵、磷、鎂、錳、鈉、鋅、硒、銅、維生素B2與同類食物相比高于平均值,生蠔的各個營養成分含量及各營養素作用詳解見圖表。
表中所指的每日推薦量指的是一般的成年人在一定時期平均每天攝入的量。根據中國營養學會規定,不同人群在不同時期推薦攝入量是不同的。當然,這些數值并不意味著每種營養素每天都必須攝入這么多量,像脂溶性的維生素只要在一段時間內平均攝入量達到這值就可以。
生蠔富含蛋白質、鋅、歐米伽3脂肪酸及酪氨酸,膽固醇含量低。其中鋅含量極高,有助改善男性性功能。注意:6只生蠔的含鋅量是日需求量的兩倍。如果生蠔不新鮮,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生蠔富含核酸,核酸在蛋白質合成中起重要作用,因而能延緩皮膚老化,減少皺紋的形成。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合成核酸的能力逐漸降低,只能從食物中攝取,人們日常所飲的牛奶在這方面遠遠不及“海底牛奶”的營養價值。
1.生蠔外殼用刷子清洗干凈,然后用工具(我用了一字螺絲刀)從中間撬開,將蠔肉洗凈
2.調味料準備好
3.調味料攪拌均勻待用
4.將洗凈的蠔肉重新裝回殼內,并且澆上蒜蓉醬
5.放入光波爐中,開燒烤檔,下層10-15分鐘左右就差不多了
炭燒生蠔制作方法:
1、生蠔的處理方法:用牙刷去表面的泥;用小斧子去殼;
2、調制小料:
蒜茸料:將蒜剁成蓉,加入料酒,味精,雞精,生抽,橄欖油(食用油也可),鹽調制而成。各種原料的比例可根據自己夠味進行調整;
剁椒料:將買好的紅辣椒切成小段,放入鹽味精料酒和橄欖油;
豆豉料:豆豉,料酒,雞精,生抽,橄欖油,味精。
3、烤生蠔:生蠔放到炭火上烤3-4分鐘,讓貝殼熱了后放入調料,調料均勻涂抹到肉上。待2-3分鐘后放如適量的水,等貝殼中的水開了,冒泡了就可以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