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你竟然是這樣的吃貨蘇軾:被貶嶺南卻只顧著狂吃牡蠣
1100年的5月,元符三年時,蘇東坡離開他很后的流放地儋州,回到大陸。再次取道大庾嶺,他問嶺上的一位老人:問翁大庾嶺上住,曾見南遷幾人回?被貶的蘇東坡到了南邊,到了煙瘴橫生的南邊。初到惠州的東坡不覺以為苦,給朋友寫信說:到惠將半年,風土食物不惡,吏民相待甚厚。實際上,這是那位文人的豁達言語。后來,東坡覺得自己總算能夠選擇一個江南福地常州來安度晚年了,但沒想到他到達常州一個月,就離開了人世。途中經過鎮江金山寺,他看到寺里自己早年的年青畫像,不由得給自己的人生寫下總結詩句: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烏臺詩案”之后蘇東坡被貶到黃州。在黃州,蘇東坡寫下了大江東去的詞賦,還煮了聞名的東坡肉。第二次被貶是到了惠州。在惠州,東坡寫下了一首荔枝詩,還有那首《蝶戀花》:枝上柳綿吹又少,天邊何處無芳草。在惠州,朝云很喜歡唱這首詞,常常唱得淚如泉涌。盡管東坡以為嶺南的粗糙米飯便過一生也得,但瘴疫還是奪去了他至愛的女性的性命。從此天邊已無芳草。
朝云死后,孤單的老蘇東坡又被貶到儋州。儋州日子乃至比惠州還差,難得吃肉,食糧靠船只運來。東坡只能以魚蝦作菜了。東坡幻想著如果陽光能止餓該多好啊。儋州什么都缺,唯一陽光充分。東坡很樂觀,在島上飽食椰子,還把椰子殼制作成帽子戴在他那顆巨大的頭顱上。蘇東坡在儋州,儋州父老教會了他食用生蠔這道美味。美食家蘇東坡自己學會了烹制生蠔,覺得生蠔味道鮮美,就樂呵呵地寫信給朋友說:“無令中朝大夫知,恐爭南徙,以分此味。”通俗點說就是“霧草!海南的生蠔太好吃了!兒子,你千萬不要通知我那些鄙陋搭檔,那我就沒得吃了。”
蘇軾得了紅眼病,他人通知他要少吃魚肉之類的葷腥。老蘇說:“其實我的腦子已經決定聽話了,但我的嘴不聽。”余患赤目,或言不行食膾。余欲聽之,而口不行,曰:“我與子為口,彼與子為眼,彼何厚,我何薄?以彼患而廢我食,不行。”——《東坡志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