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品味葡萄酒一樣吃一打法國生蠔
在中世紀,生蠔就已經成為了法國人鐘愛的美食,亨利四世一口氣能吞下 200 多只生蠔,到了講究豪華排場的 17 世紀,生蠔有了更多的吃法,但美食家始終推崇生食。
19 世紀開始,法國人開始人工養殖生蠔,生蠔在法國也更加普及,小說家莫泊桑就曾描寫過法國名媛吃生蠔的場景:” 她們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著生蠔,頭稍向前伸,免得弄臟長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動,就把汁水吸進去,生蠔殼扔到海里 “。
現在法國的生蠔更加講究,陽光、溫度、潮汐、微生物,甚至洋流都要經過精心的挑選,因為不同的組合會賦予生蠔更加多變的多層次口感。
第一口生蠔的滋味
說起第一次吃生蠔的經歷,在法國呆過六年的法餐廚師,賈季說,” 簡直能要了人的命 “!一股濃濃的腥味混合了海水和金屬的味道,含在嘴里的生蠔似乎還在蠕動,賈季說首先在心理上就過不了這一關,他當時的第一反應是吐掉,但是當時是跟法國朋友一起用餐,當面吐掉的話會很不禮貌,因此他還是硬著頭皮吞下了第一只生蠔,半打生蠔六個,剩下的五個在賈季殷勤地勸說下就都進入了友人的腹中。
說來也怪,第一次吃生蠔的經歷并不完美,但賈季卻記住了生蠔的味道,那是 2008 年,他剛到法國不久,并且做了人生中的一個重大決定,轉行學做法餐。
在法國生蠔是繞不開的一種食物,去法國當地人家做客的時候,經常見到生蠔的身影,尤其是 12 月 24 日,法國人的圣誕夜晚餐菜單中,頭道菜就是生蠔、蝸牛、咸三文魚片或鵝肝醬。到了吃生蠔的季節的時候,無論是超市、食材市場還是餐館,都在販賣生蠔,” 因為觸到的生蠔比較多,自然就會時不時的嘗一個 “,賈季說從逐漸接受生吃生蠔到愛上生蠔所需的時長并不太長。
賈季在法國里昂呆過一段時長,里昂市中心有一個食材市場,市場不大,但是法國的很多廚師都會去那里采購食材。” 吉拉多、貝隆、白珍珠、黑珍珠、諾曼底,你所知道的法國很好的生蠔,在那里都能找到,每逢休息日,我跟我的朋友都會去市場上點一打生蠔,兩個人一邊聊天一邊吃,配生蠔的白葡萄酒還是店主是贈送的。”
撬開生蠔的殼后,包裹著生蠔的汁,其實就是海水,很腥也很沖。
賈季說這個 ” 汁 ” 可以豐富生蠔的口感,一般吃生蠔也是連汁吃的,但確實這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入口的腥味可能會嚇退一批初嘗者,但是有了腥味的洗禮,再咀嚼生蠔肉的時候,肉質就變得格外的鮮甜,除此之外,生蠔還有一層裙邊,經過精養生蠔裙邊,在賈季看來,脆甜可口,裙邊的口感就比較明顯,很脆很甜,甜是相對而言,是比較整個生蠔口味里面的甜。”
吃完生蠔,嘴里面有一股余留的微生物加一種礦物質的味道,對中國人來說,可能有點腥。”
法國生蠔,在賈季看來,基本上都是生吃,法國人吃生蠔比較老一點的方法是蘸紅酒醋,紅酒醋中加入切碎的干蔥頭(一種小的紅洋蔥),拿小火燉一燉,把干蔥頭的味道燉出來后放涼備用,生蠔撬開后滴一點紅酒醋,一口吞去。不過現在比較常見的吃法是配鮮檸檬汁,這同時也是一種判斷生蠔是否新鮮的方法:生蠔軟體碰到酸性的檸檬汁會收縮。
賈季說大概從去年開始,法國生蠔出現了一些新的吃法,” 檸檬汁也不放了,直接胡椒棒轉一轉就吃了 “。與之相比,美式吃法會給生蠔加一些辣椒仔,也就小瓶的辣椒醬,或者番茄沙司。
賈季說生蠔一般是配白葡萄酒,或者是粉紅葡萄酒食用,大多會選用勃艮第,阿爾薩斯等地中海沿岸的白葡萄酒,因為這些酒的口感比較干澀,口味中性,酒的香氣不會搶了生蠔的風頭。
一只生蠔的養成
在 16 世紀,生蠔就成為了法國美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直到 19 世紀法國人才開始人工養殖生蠔。
法國西部 Loire 河口與 Gironde 河口之間的大西洋海岸,在數百年前是一片片大小不一的鹽田,不產鹽以后就逐漸荒廢了,蠔農便在鹽田里養一些水藻作為暫時存放生蠔的場所,誰知生蠔在鹽田中放置一段時長以后,蠔腮改變了顏色,生蠔反而有了更豐富的口感。原來鹽田中的藍色硅藻使得這片水域有了更多的鎂、鈣和氟等礦物質。”
法國人喜歡研究吃的,他們把生蠔在海邊養大了以后,就把這些生蠔拿回鹽田里再養一段時長,意思是把生蠔再往肥了養。就像赫赫有名的貝隆生蠔,其實貝隆不是牌子而是產區,在法國很后回到貝隆河的生蠔,很后都可以叫貝隆生蠔。法國的一些其他農業產品也都是這個思路。”
不過很少有人知道,法國生蠔也曾發生過滅頂之災,在 20 世紀初,因為一場瘟疫,法國的生蠔幾乎滅絕,后來法國的生蠔是從日本引進的品種。 `
在法國海岸線的 ” 堤壩 ” 上,有很多垂到海里的繩子,繩子下端連著的是一個一個裝著生蠔的竹筐。在賈季看來,一種食物,法國人很講究中間細微的口味上的變化,生蠔尤其如此,比如說,先在南海岸養個一年,再把生蠔拿到北海岸養,這樣生蠔就先后吸收了南海岸和北海岸的礦物質和微生物,組合不同,口味就不同。
” 跟紅酒一樣,我們現在喝到的很多酒并不是一種葡萄做出來的酒,其實按比例是摻了不同種類的葡萄,葡萄不一樣,葡萄的發酵時長不一樣,酒的口味就不一樣。” 賈季說在法國養生蠔,不是隨隨便便找塊海域,能養就養了。這包括一整套的陽光、溫度、潮汐、微生物,甚至洋流都是有挑選的。養完后,有些比較講究的生蠔還要回到特定的區域再精養一段時長,在干凈的海水域,讓生蠔把吃到的臟東西吐出來,這一段時長精養的過程主要是保證它的新鮮。
” 精養的生蠔是很耗財力和物力的,僅僅在運輸的過程中的死掉的生蠔就不是一筆小的花費。”
生蠔在法國的養殖期一般在兩到三年左右,如果養殖的時長太短,生蠔的個頭小基本上吃不到什么肉,但如果生蠔過大的話,肉老了就很難體會到生蠔入口后滋味的變化。
賈季說法國生蠔中的石蠔按數字分等級,有 1-6 號,數字越小,個頭越大,銅蠔則是按 “0” 的個數分類,0 越多個頭越大。在法國賣的很多的石蠔,其實是 2 號生蠔和 3 號生蠔。
在賈季看來,生蠔在法國是大眾化的東西,每年冬天,生蠔到處都在賣,各大超市里面,有牌子沒牌子的,從 3 號到 2 號大小的生蠔,從每年的十月份開始,整個冬天,包括萬圣節、圣誕節、新年,家家都在吃生蠔。
賈季說法國人吃生蠔有點像中國人吃大閘蟹或是小龍蝦的感覺,” 大閘蟹我們也不是天天吃,但是一旦到了這個季節,每家每戶都會買,可以說是一種習慣,或者一種風俗。”
賈季現在在南京的一家法式餐館工作,在他看來吃法式生蠔,首先還是得從觀念上接受,其實從口味上能吃生魚片的南京人越來越多,因此賈季不會考慮做創新生蠔的菜品,” 菜品上,我的生蠔,如果把它做熟了,加一些辣椒、蒜、香蔥、香葉等,這樣在口味上就沒有法國生蠔的講究,破壞了生蠔的微量元素,那我的生蠔也就沒有必要從法國買了 “。
賈季說生蠔的口感不同,單吃一種的話,可能分辨不出來,” 就像喝過一次可樂后,以為可樂只有一種味道,但是把百事可樂、可口可樂放到一起,一對比,這種不同立刻就出來了 “。生蠔從種類上,基本上分銅蠔和石蠔,銅蠔更小也更扁一些,石蠔則相對更飽滿。肉質是不一樣,口味上也有很大差別。以法國銅蠔和石蠔的代表吉拉多和貝隆為例,吉拉多入口鮮香,短暫的爽脆以后,是豐盈的軟滑,接著榛子和碘香出現,細品有一絲煙熏和酒香。相比而言,銅蠔的代表之作貝隆的海味則更重,入口后金屬味、典味包括為微生物的感覺都是很明顯。
如何才能吃到一只新鮮的生蠔,以賈季在法國挑選生蠔的經驗來看,首先是要看生蠔的產地,接著看生蠔個頭的大小,殼關閉地緊不緊,一般新鮮的生蠔殼是緊緊關閉的,打開蠔殼以后,還要看里面有沒有海水,” 如果海水全干了,你用手指碰觸它,生蠔一動不動,基本上生蠔就死了,這種生蠔就不能吃了,很危險,因為不新鮮的生蠔里面很可能已經滋生了寄生蟲。”
賈季說生蠔買回來以后都是要冰鮮保存的,就是直接放到冰塊里面,并且盡快食用。在大海里養殖,生蠔是吃海水中的微生物長大的,因此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就比較高,” 生蠔配鮮檸檬汁,一方面是調節口味, 另外一方面,酸性的東西會能殺死生蠔可能存在的細菌,保證食用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