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溪人堅信,自己是“湛江燒蠔”開創(chuàng)者!
遂溪人堅定地認(rèn)為,“湛江燒蠔”的開創(chuàng)者是遂溪人。“湛江燒蠔”全稱是“湛江炭燒生蠔”,是采用木炭和鐵絲網(wǎng),用做燒烤的方式來烹飪的生蠔。
在雷州半島,蠔是非常古老的食物。遂溪江洪鎮(zhèn)鯉魚墩保留著7000-8000年前的人類村落遺址,被稱為“雷州半島第一村”,那里就殘留著老袓宗們吃剩的蠔殼,但究竟是生吃還是白煮已無從考究。
不過在湛江大地上,很傳統(tǒng)的吃法是用大鐵鍋,不加水,把生蠔蓋在里面燜,用蠔自身的水分把它煮熟——北方人可能覺得這像“干鍋”,但湛江人稱之為“炊熟”。
這種手法在徐聞東部的六極島等地也十分流行,是漁民鐘愛的吃法,很能保持蠔的原汁原味。
而燒烤這種烹飪方式,其實是由外域傳來,新疆人、蒙古人早就熟悉此道,而法國人第一次抵達加勒比海時也幵創(chuàng)了烤全羊,進而發(fā)展成了 BBQ。所以雷州半島的古居民是不會去燒蠔的。
據(jù)資深美食達人、遂溪人吳偉明說,直到70年代,遂溪人才第一次嘗試用燒烤的手法來做生蠔。在遂溪縣城(哪個位置)出現(xiàn)了第一個燒蠔檔,就是用木炭來烤北潭生蠔,后此做法逐漸風(fēng)靡湛江,很終席卷全國。
據(jù)此說法,雷州半島第一只生蠔應(yīng)該是誕生于遂溪。鑒于西方世界很愛蠔法國人基本是吃生蠔,也可以推測,遂溪縣城的第一只炭燒生蠔,很可能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只炭燒生蠔。
但是,在湛江本地眾多熱愛炭燒生蠔的食客中,北潭蠔并沒有多大名氣。
湛江燒蠔主要有兩種做法:原只蠔和蒜蓉蠔,無論是帶殼整個原只燒烤,還是開殼后加蒜蓉辣椒燒烤,蠔肉熟后都會縮小。
北潭蠔雖然甜美,但個子嬌小,幵殼燒烤后顯得姥肉不夠份量相比之下,官渡出產(chǎn)的蠔更為肥大,更受食客青睞。
但蠔的風(fēng)味其實不是由個頭大小決定的。大個的蠔之所以貴,完全是因為培育較大的蠔需要更多時長和粘力。拿美國生蠔來說,分為extra small, small,medium,large, jumbo H個大小級別,很受人喜愛的卻是small和medium兩級。
實際上個頭相同的北譚蠔和官渡蠔,收購價總是前者更高。但是市場占有率而言,顯然是官渡蠔占了上風(fēng)。